封面:電影 "紅豬"
9-16 ~ 9-23
南京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周,不大,下下停停,氣溫明顯下降了不少,穿短袖出門都有點打寒戰了,我倒是蠻喜歡這種天氣,涼涼爽爽,嫌冷的話,隨身帶件薄外套,穿上剛剛好。學校裡的桂花開了,雨後,深吸一口,身心愉悅。坐下來回想,似乎又是平平無奇的一周,但持續了一周的每日記事,讓記憶不再模糊得厲害。
新嘗試:週報📝#
看 xlog 裡有不少 bloger 寫週記,也想來嘗試一下。並不希望它能夠給我帶來什麼,只是希望通過週報這種形式,對生活中的狀態、生活中的思考有一個記錄,過得不那麼糊塗。之前有過寫日記的嘗試,但都沒堅持下來,而週報需要每一天都對當日進行一些記錄,不然一周結束,沒有東西可寫。因此,週報,也可以當作另一種形式的日記。電子設備當道,這是一個快捷方便的方式。
那麼如何嘗試發週報,並能堅持下去呢?想了一下,首先是要每天及時地記錄,記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思考;但要杜絕為了記而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能讓記錄成為一種負擔,而是看作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自己溝通的方式,自然兼真實。然後在一周末尾,進行一個總結,對記錄進行簡單提煉即可,不要對長短做過多要求!!!
😃希望能夠堅持下去吧。。。
民族食堂#
最近經常去學校的民族餐廳吃飯,由於食慾不振,所以想換個餐廳,換種口味。這個餐廳之前很少去,一直覺得它比較特殊,是專門給一些少數民族的同學準備的,所以作為一個漢族人,覺得進去吃飯會有一種陌生和冒犯的感覺,現在想來是多餘的,毕竟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大家都是一家。這個餐廳地方不大,只有兩個窗口,一個就是普通的快餐窗口,可能除了不用一些少數民族禁忌的食材外,和一般的快餐窗口也沒什麼區別吧,但菜的味道確實不錯,價格也不貴,屬於是物美價廉,可惜種類有點少;還有一個窗口是賣拉麵的,之前來吃過一次,味道一般,這學期又翻新了,改名叫青海拉麵,應該又是新的承包商,沒開業多久,生意十分火爆,這兩天經常去吃,味道確實可以,就是那種記憶中拉麵的味道。這種拉麵的湯底(應該就是煮麵的湯,所以麵也很入味)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聞起來是股香氣,吃起來又有點辣辣麻麻的,記得高中的時候看過一篇寫拉麵的文章,好像是要用一種特殊的植物做成的調料。不得不佩服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正因如此,現今的我們才有機會品嚐全國各地的地方性美食,品味各種酸甜苦辣鹹鮮,給本就單調的飲食生活增添點樂子。
新舊電腦💻#
這周入手了一個筆記本,二手,但對於我來說算是新東西。型號是 ThinkPad T480s, i7-8650U, 16G + 512G。先說說我的需求,或說是痛點:我現在使用本子是:Y7000P 2020 款,i7-10875H, RTX2060, 16G + 512G,使用時間大約是三年整,遊戲本各方面性能對於我這種不怎麼打遊戲的人來說,是完全夠用的,或者說是性能過剩,但其便攜性卻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整機重約 2.5kg,再加上磚頭一樣的電源適配器,放進書包背在身上,就已經不輕了,要是再放上一兩本書或者平板什麼的,那可謂是苦不堪言。續航是另一個問題,正常滿電只能撐 2~3h。因此,入手一個輕薄、便攜且續航稍好的筆記本,這個想法已經有很久了,也一直在物色之中。作為學生黨,全新的本子當然是直接跳過,只考慮二手貨,找了一圈,最後決定在 thinkpad x1c2018 和 thinkpad T480s 之間進行選擇,兩者之間區別也不是很大,x1c 更輕,只有 1.1kg 出頭,稍貴一些;T480s 稍重一些,實測 1.4kg 左右。但考慮到 T480s 優越的擴展性:可以另外再加裝內存和固態,是另外加裝!這在輕薄本中也算少見了。最後,入手了 T480s。
再對比一下老遊戲本的重量(其實 T480s 年紀更大),確實減重了許多。光筆記本機身就已經重出整整 1kg!
Archlinux 三周目#
新電腦到了之後,折騰免不了。T480s 的固態擴展口不是專門預留的,而是給加裝 4G 模塊使用,但至於為什麼可以加裝固態,沒有去研究,應該是接口和協議通用吧。而適配的固態需要滿足:m.2 口、 NVMe 協議、PCIe 總線、2242 尺寸,網上還不是很好找,因為現在的電腦都不用這種接口,最後還是在海鮮市場淘了個二手,成色還很新。
硬盤加裝了,那就再裝個系統吧。主力系統轉到 linux 下也有一年多了,總共裝過兩次系統,都是 arch,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但當遇到問題,需要自己琢磨解決,這個過程有時真的會讓人抓狂。之前兩次裝系統的過程,都沒有過記錄,光是在解決各種問題。這次打算再裝一次 arch,順便記錄以下整個過程,和遇到的問題。
第一次裝系統時就是按照別人的教程或者 archwiki,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對每一步具體的操作都不理解。其實整個安裝過程並不複雜,只是操作的步驟多一點,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在引導盤中進行,主要就是對要安裝系統的目標磁盤進行分區,創建文件系統並掛載,最後將系統安裝進去;另一部分是安裝完成後,系統盤下的初始化工作,因為 arch 原生的系統非常小,許多軟件都需要額外手動安裝,從而,用戶也獲得了對軟件更大的掌握,按自己的需求選擇軟件。
初始的系統安裝完成後,要達到可用的狀態,還需要安裝桌面環境。既然選擇了 arch,那就是來折騰的,所以之前兩次安裝就沒有選擇使用 DE,而是選擇了更輕量的 wm(window manager)主導的桌面,這次打算嘗試以下 wayland。
又要走上無盡的折騰道路了......
Sesame#
電影📽️
看了兩部宮崎駿的電影:一部 “ "千與千尋" ;一部 "紅豬"。兩部比我年紀都大的電影,都沒看過,都很好看。
新員工💲
- ThinkPad T480s i7-8650U 16G+512G
- kalita 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