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yshenn

yshenn

一日,三餐,免不了的

23#weekly01 新尝试、民族食堂 和 "新电脑"

26

封面:电影 "红猪"
9-16 ~ 9-23
南京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周,不大,下下停停,气温明显下降了不少,穿短袖出门都有点打寒战了,我倒是蛮喜欢这种天气,凉凉爽爽,嫌冷的话,随身带件薄外套,穿上刚刚好。学校里的桂花开了,雨后,深吸一口,身心愉悦。坐下来回想,似乎又是平平无奇的一周,但持续了一周的每日记事,让记忆不再模糊得厉害。

新尝试:周报📝#

看 xlog 里有不少 bloger 写周记,也想来尝试一下。并不希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只是希望通过周报这种形式,对生活中的状态、生活中的思考有一个记录,过得不那么糊涂。之前有过写日记的尝试,但都没坚持下来,而周报需要每一天都对当日进行一些记录,不然一周结束,没有东西可写。因此,周报,也可以当作另一种形式的日记。电子设备当道,这是一个快捷方便的方式。
那么如何尝试发周报,并能坚持下去呢?想了一下,首先是要每天及时地记录,记录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思考;但要杜绝为了记而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让记录成为一种负担,而是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己沟通的方式,自然兼真实。然后在一周末尾,进行一个总结,对记录进行简单提炼即可,不要对长短做过多要求!!!

😃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吧。。。

民族食堂#

最近经常去学校的民族餐厅吃饭,由于食欲不振,所以想换个餐厅,换种口味。这个餐厅之前很少去,一直觉得它比较特殊,是专门给一些少数民族的同学准备的,所以作为一个汉族人,觉得进去吃饭会有一种陌生和冒犯的感觉,现在想来是多余的,毕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大家都是一家。这个餐厅地方不大,只有两个窗口,一个就是普通的快餐窗口,可能除了不用一些少数民族禁忌的食材外,和一般的快餐窗口也没什么区别吧,但菜的味道确实不错,价格也不贵,属于是物美价廉,可惜种类有点少;还有一个窗口是卖拉面的,之前来吃过一次,味道一般,这学期又翻新了,改名叫青海拉面,应该又是新的承包商,没开业多久,生意十分火爆,这两天经常去吃,味道确实可以,就是那种记忆中拉面的味道。这种拉面的汤底(应该就是煮面的汤,所以面也很入味)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闻起来是股香气,吃起来又有点辣辣麻麻的,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一篇写拉面的文章,好像是要用一种特殊的植物做成的调料。不得不佩服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正因如此,现今的我们才有机会品尝全国各地的地方性美食,品味各种酸甜苦辣咸鲜,给本就单调的饮食生活增添点乐子。

新旧电脑💻#

这周入手了一个笔记本,二手,但对于我来说算是新东西。型号是 ThinkPad T480s, i7-8650U, 16G + 512G。先说说我的需求,或说是痛点:我现在使用本子是:Y7000P 2020 款,i7-10875H, RTX2060, 16G + 512G,使用时间大约是三年整,游戏本各方面性能对于我这种不怎么打游戏的人来说,是完全够用的,或者说是性能过剩,但其便携性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整机重约 2.5kg,再加上砖头一样的电源适配器,放进书包背在身上,就已经不轻了,要是再放上一两本书或者平板什么的,那可谓是苦不堪言。续航是另一个问题,正常满电只能撑 2~3h。因此,入手一个轻薄、便携且续航稍好的笔记本,这个想法已经有很久了,也一直在物色之中。作为学生党,全新的本子当然是直接跳过,只考虑二手货,找了一圈,最后决定在 thinkpad x1c2018 和 thinkpad T480s 之间进行选择,两者之间区别也不是很大,x1c 更轻,只有 1.1kg 出头,稍贵一些;T480s 稍重一些,实测 1.4kg 左右。但考虑到 T480s 优越的扩展性:可以另外再加装内存和固态,是另外加装!这在轻薄本中也算少见了。最后,入手了 T480s。
538D361166ED29603BE8DE8DD96E973B

再对比一下老游戏本的重量(其实 T480s 年纪更大),确实减重了许多。光笔记本机身就已经重出整整 1kg!
775EE432158792CE5F1E48459D7682D8

Archlinux 三周目#

新电脑到了之后,折腾免不了。T480s 的固态扩展口不是专门预留的,而是给加装 4G 模块使用,但至于为什么可以加装固态,没有去研究,应该是接口和协议通用吧。而适配的固态需要满足:m.2 口、 NVMe 协议、PCIe 总线、2242 尺寸,网上还不是很好找,因为现在的电脑都不用这种接口,最后还是在海鲜市场淘了个二手,成色还很新。
硬盘加装了,那就再装个系统吧。主力系统转到 linux 下也有一年多了,总共装过两次系统,都是 arch,使用体验还是不错的,但当遇到问题,需要自己琢磨解决,这个过程有时真的会让人抓狂。之前两次装系统的过程,都没有过记录,光是在解决各种问题。这次打算再装一次 arch,顺便记录以下整个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第一次装系统时就是按照别人的教程或者 archwiki,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对每一步具体的操作都不理解。其实整个安装过程并不复杂,只是操作的步骤多一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引导盘中进行,主要就是对要安装系统的目标磁盘进行分区,创建文件系统并挂载,最后将系统安装进去;另一部分是安装完成后,系统盘下的初始化工作,因为 arch 原生的系统非常小,许多软件都需要额外手动安装,从而,用户也获得了对软件更大的掌握,按自己的需求选择软件。
初始的系统安装完成后,要达到可用的状态,还需要安装桌面环境。既然选择了 arch,那就是来折腾的,所以之前两次安装就没有选择使用 DE,而是选择了更轻量的 wm(window manager)主导的桌面,这次打算尝试以下 wayland。
又要走上无尽的折腾道路了......

Sesame#

Films📽️
看了两部宫崎骏的电影:一部 “ "千与千寻" ;一部 "红猪"。两部比我年纪都大的电影,都没看过,都很好看。

New staff💲

  • ThinkPad T480s i7-8650U 16G+512G
  • kalita 滤杯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