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
曾幾何時,我還是一個喜歡買書的楞頭少年,多少抱著一種「不管買了看不看,先買再說,總有時間看」的心理,而且一買就是好多本(主要還是想湊滿減 ^_^)。因此,我身邊現在還有好多本「新書」,有沒拆封的,也有拆了封照過面的。近日,拿了一本叫《世說新語》的來讀,書名自然是不陌生,高中就略有耳聞,還沒看多少,但打算試著讀下去。
書的前言部分稱這是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中國古代文言小說中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看來是一部歷史地位很高的作品,應該值得一探究竟。
該書第一卷為「德行」,講述了許多重賢推德的故事,展現了東漢時期人物品藻的風尚。其中有一篇名為「難兄難弟」,內容如下: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諮於太丘。
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這裡的大概意思就是說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才智傑出,和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爭論他們父親的功德,兩人無法決斷高下,於是去諮詢祖父太丘,太丘認為兩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這個故事大致表現了世家大族對名聲的重視,及播揚聲名的自覺。
這裡「難兄難弟」應該為第二聲,表示不容易的意思。可見,難兄難弟
這個成語是一詞多義,通過查閱得知,該成語在當今使用時表示的意思(即第四聲)出自一首元曲:
折桂令 - 湖上別飲
張可久
傍垂楊畫舫徜徉。
一片秋懷。萬頃晴光。
細草閑鷗。長雲小雁。亂葦寒響。
難兄難弟俱白髮相逢異鄉。
無風無雨未黃花不似重陽。
歌罷滄浪。更引壺觴。送別河梁。
古人用來褒揚德行高尚的成語,經過歷史發展,多了一層貶義或諷刺的意思,還是非常有趣的